1 2 3 4

择业就业

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6-05-05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策略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水平、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将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体现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

(一)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可以说,能否完成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折取决于毕业生自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应当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念,不能只看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待遇,而要考虑自己能为用人单位贡献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要计算用人成本,没有一个单位愿意聘用一个低效能的员工,同时也不会埋没一个能为其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劳资双方应该是互利互惠的,只有理解了这一层关系,毕业生才不会在择业过程中走入价值取向的误区。 (二)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竞争的择业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经济就不能很好地发展,社会也就难以前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高校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使得在校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十几年前,学生在毕业前两三个月才逐渐关心毕业去向的问题,而最近几年,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越接近毕业,关注的程度越强烈。大学毕业生作为就业主体要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双向选择”中不是被动选择,而是要通过主动竞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在大学生就业走向大众化的今天,能否成功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实际能力等,是整个大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和积累的结果。可以说,学业是择业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要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在发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注重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坚持诚信为本的竞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需要人们遵守的重要原则。面对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正确的择业观念将对择业行为和求职道德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任何一家单位会聘用不守诚信的员工。就业竞争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而不是弄虚作假、轻易违约、不公平竞争。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信誉,凭借自身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受到挫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未曾受过挫折,因此应注意提高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认识到被用人单位拒绝是不可避免的,应当克服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

上一条: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下一条:调整择业期望,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择业观

关闭

通知公告

更多>>

热门文章

主办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版权所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通信地址: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黑龙江路45号  邮编:112000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