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常见心理问题

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及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17-12-2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不仅使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飞增,同时使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观念等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将在校大学生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按照学年顺序依次概括为“想家”“恋爱”“迷茫”和“就业难”,并在深入地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想家;恋爱;迷茫;就业难;策略

我国自1999 年实行高校并轨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以大百分比增长。现在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几百万。他们成为了社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他们是已经成年的但还尚未成熟的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他们本应该静下心来学习。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思想、心理、行为、观念等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拜金主义导致大学生价值标准混乱、市场经济导致大学生心情浮躁,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恋爱观的短期性与游戏性就业意识中的形势不明、定位不准、心态不正、信心不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在正确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本人将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遇到的主要的思想问题及解决策略做了如下分析:

大一的“想家期”

刚一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的就是想家的问题。这是一个人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其实,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对于一个第一次离开父母身边到了一个崭新环境中的大学新生来说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造成大学新生想家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是生活上的不适应。一方面,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之前,他们的衣食住行全由父母负责,自己所关心的无非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而已。到了大学,远离了父母的身边。虽然仍然有父母在远方的叮嘱,但许多生活上的事情还是要靠自己的。例如:起床的时间要自己掌握,饭要自己去打,衣服要自己来洗,财物要自己管理,学习时间要自己安排。另一方面,寝室中的同学也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善于与别人沟通,不善于分享。很多时候表现出自私和没有原则。这些都给同学们的融洽相处增加了不少的难度。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就会怀念在父母身边衣食无忧的日子,会怀念与老同学在一起亲密融洽。

其二,是心理上的落差。许多同学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了中考,高考的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了大学。这些同学在以

往的学习生活中都是最优秀的。当他们满怀希望准备在大学再展宏图时,发现身边的同学,自己的对手也是同样的优秀。不仅如此,还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找到一些特长和才能。这种情形之下,难免会造成一些大一新生的失落感,罩在自己头上的光环消失了,这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很不安,心理的平衡被打乱了。面对这种变故。他们很容易产生的心理便是怀念过去,怀念高中,进而怀念家乡和亲人。

其三,归属感的缺失。在中学阶段,我国均采用班级授课制。那时,全体同学都围绕在班主任老师的周围,大家有共同且唯一的目标——高考。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高中的集体是最团结的。另外高中同学的感情也更深厚和真挚。原因主要是高中同学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他们更多时候是精诚团结,共同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高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的松散管理。大学虽然存在班级,但它似乎并不具有实际的功能。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平时也很少见面,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匆匆一见,彼此之间不了解,不沟通。这样松散的管理会直接导致大一的新生找不到归属感,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想家。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其一,生活信心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人的成长成熟都是有一个过程,任何人也不能一下子就适应了生活。生活中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要有信心去克服。学习目标的确立也是很必要的。许多同学以为到了大学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只要能拿个及格就可以顺利毕业了。事实上,现在只是勉强毕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因此,要培养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他们确立更高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同学一进大学就开始享受生活,逃课、上网、挂科,等到一年下来,发现学分没有修满,面临降级,甚至是退学,留下终生遗憾。

其二,归属感的建立。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是很需要归属感的。有了归属感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本人认为,现在中国大学的普遍采用的这种校外公寓制管理有很大的弊端。最首要的一点就是造成同学们的离心离德,住公寓的同学多是几个方面都管不着的同学:学校管不着,公寓管理部门管不着,学生家长管不着,这就使他们成了边缘人,加之大学的松散管理,易使同学们产生迷茫感。我并不否认公寓制管理的一些优点,例如:学生比较自由,有利于他们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国外的大学也采用这种管理方式,但我们更要看到国外大学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在维系着学生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班级概念也不是很强烈,但社

团却是他们的归属,他们可以很自豪的说自己是属于某个社团的。而我们的大学生呢?中国大学的社团发展还不完善,还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相比之下,班级应增加凝聚力,使学生们产生归属感。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式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

1.强化班级的概念。虽然不能像中学阶段那样有专门的班主任来管理班级,但至少要有一个坚强的班委会,能起到团结同学们的作用。要为班级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最好是给每一个小班一个固定教室,同学们可以共同学习也可以沟通交流,这样便减轻了孤独感,课余慢慢融入集体。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和团结作用是最强大的。尤其是在同学们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组织一场成功的活动就可以把同学们的关系拉近不少。我大学的班级就曾有过两次经典的活动。大学已经过了一年了,但同学们之间不了解,只是知道某某是和我一个班级,一些同学见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班委会组织了一场乒乓球比赛,大家熟识了很多,发现了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的优点。另一次是游戏大家玩得更是尽兴。两次活动之后,同学们的生疏感已荡然无存了,很多人就觉得很遗憾,要是早一点组织这样的活动就好了,那我们的班级早就团结起来了。

大二的“恋爱期”

经过了大一的适应,生活和学习都比较平淡了,这是很多同学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恋爱。这种现象的是有其合理性的。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胜利都发展到了这样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经过了一年的接触,同学们之间会在简单的接触中产生一些好感,进而产生进一步交往发展的愿望。

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大学是为了将来生活打基础的,恋爱会分散精力,因此是应该制止的,另一些人认为婚姻是人生大事,在同学中知道个两厢情悦的也是很重要的。本人认为恋爱这种情感上的东西是不能给以简单结论的。无论是从个体胜利和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很正常的,就是从国际大环境,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也是必然的。我们放眼望去,欧美一些国家少年的早熟恋爱年龄已经下延到小学了,就是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青少年心理成熟年龄也越来越小了。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要求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还是手捧书本,心中默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不显示的,也是幼稚可笑的。既然不能强行制止,那我们就要有利加以引导。本人认为大学生处理恋爱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辨别动机原则。也就是说在决定

是否恋爱的时候,要能清楚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恋爱 动机是多样的:有因为志同道合的,有因为情感空虚的,有因为是真心喜欢的,有因为金钱利益的。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好好想清楚。对于志同道合和真心喜欢的,可以给他们比较宽松的环境;对于因为情感空虚的应该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感情是需要负责任的,不能因为自己空虚就害了别人,甚至是自己;对于因为金钱利益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思考幸福的真正含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其二,不影响双方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原则。大学是个沉积的过程,是要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的。要教育学生们不能因为恋爱而耽误了学业。有许多大学生就是因为忙着谈恋爱,无心向学,导致学业荒废,甚至被勒令退学。恋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大学期间可以不谈恋爱,但人生的路还长着呢。建议学生们在正确的恋爱动机下还要互相监督,努力学习,为未来打好基础,免得耽误了大好时光,追悔莫及。

其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原则。现在社会中,大学生同居,怀孕的现象很常见。许多人对对这种事情也是见怪不怪了。但本人认为,小、大学阶段必定还是不成熟的,心理生理,经济条件都还远远不能承担起一个家庭。所以大学生需要对自己负责,对对方负责,对未来的家庭负责。大学生容易冲动,又因为对对方有很深的感情,有早尝禁果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又由于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只是忠于自己的感觉,认为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做事之前欠考虑,结果铸成了一生的大错。

大三的“迷茫期”

大三这一年可以说是大学阶段最平淡无奇的一年。对学校生活、学校的规章制度已经很熟悉了,对于身边人发生的事情也已经熟视无睹了,似乎什么事情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了,进入了很迷茫的阶段。近期没有目标,远期目标又无从建立。仔细分析一下,这只是在熟悉了大学环境之后出现的一种“盲目乐观期”。一方面,多数学生觉得学习上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另一方面,就业离自己还很遥远。于是,一部分学生开始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剧、看小说。他们还有自己的说法:因为我无聊,所以我上网。本人认为出现“迷茫”的原因是:曾经的目标已经 基 本实现了,新的目标尚未建立起来。因此,解决大三学生“迷茫”的办法是:

其一,帮助学生给自己定位。这种定位是主要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种定位。其实,大三离毕业并不遥远,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该考虑自己的未来了。主要有两种去向:继续深造和就业。现在的

选择可以说是很自由的,但对自己的选择要认真思考,不能盲从,不能跟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就业也要综合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愿望和个人的兴趣等几个方面,这是一个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要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被命运拖着走。

其二,做好坚持性教育。现在,大学生面临的选择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选择都要为之坚持努力的。年轻人最可怕的就是心浮气躁。正确给自己选择了道路和确立了目标只是事情的开始,最重要的是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因此,要教育学生们坚持不懈地向目标迈进,万万不可以因为走了几步,遇到了困难就放弃了。没有坚持的努力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

大四的“就业艰难期”

对于大对数的学生来说,大四都是需要面临就业问题的。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就业难现象又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出了个难题。造成这一难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急骤增加。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巨量的机关人员需要分流,企业职工下岗。相形之下,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必然相对减少,这一增一减的矛盾,便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难题,我们就要正确解读就业市场中的各种因素,本人认为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其一,正确理解企业的本质。科斯的企业理论深入研究了企业形成的原因。任何经济活动都有成本,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信息、市场的风险性等问题的存在。所以有、契约的签定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会不断出现交易成本。如果几个人结合在一起,组织成一个企业,便减少了交易成本,用企业的权威部门来减少谈判过程。所以企业的本质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形成的组织。通过科斯的解释,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企业在招聘时最看中的是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

其二,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能否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评价会直接影响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的心态。一方面。现在的就业机会本来就很有限。另一方面,在双向选择的机制下,企业一定要招那些能力突出的,能给他们带来巨大收益的求职者。在激烈的竞争中,那些能力不强又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的学生只会处处碰壁,甚至对就业产生消极的看法。

其三,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企业是在不断地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的。正是因为企业的这种要求,所以作为应聘的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其实,企业之所以看重工作经验

是因为有工作经验的人一进企业就可以产生效益,而应届毕业生还要投入大量的培训费用。因此,如果应届毕业生的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相信一定会受到企业的青睐的。书本理论固然重要,但理论的归属是实践,学生们要更加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到实际工作中锻炼。社会也应为在校的学生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我国做的还很不够。

大学的本义是大学问,也就是说在这四年之内学生们要学到生活中的大学问,乃至人生的大道理。因此,大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还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他们的生理虽然已经成熟,但心理还不够成熟,做事易冲动,易感情用事,但生活的法则是任何人只有一次机会,错过就是错过了,“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认真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预测工作以避免问题的产生。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分析其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使之能够健康成长,迅速成才,成为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条:抑郁症
下一条:网络成瘾

关闭

通知公告

更多>>

热门文章

主办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版权所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

通信地址: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黑龙江路45号  邮编:112000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